我们怎样不辜负这片土地
我们常说一个词,水土不服。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第一次出国时,奶妈悄悄塞给他一个红色纸包,里面是家乡的泥土,嘱咐他如果到国外不适应,就用来煮汤喝。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深厚的恋土情结。
这种情结源于我们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追逐水草、飘忽不定的生活方式不同,农耕文明展现了一种稳定而持久的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深深扎根于土地,从丰饶的大地上汲取生活的养分。
▲溆浦县北斗溪镇。(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这一天,在全省上下全力防汛之际,观潮君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土地的那些事。
“土地神”象征的正是可贵的泥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也塑造了我们的性格。
与海洋文明、游牧文明乃至今天的工业文明相比,农耕文明与土地有着某种特殊的羁绊和难以割舍的情感。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带着地球流浪而不是抛弃地球求生,中国人看得热泪盈眶,而有的外国人却难以理解。
正是因为骨子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所以也有人称,这部电影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然而,新的问题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乡土中国”里人与土地那种亲密无间的羁绊,事实上被削弱了。
城里长大的孩子,难有机会目睹种子破土而出的青翠,也少见丰收时的大地金黄,土地带给人的启迪、震撼、亲切与鼓舞,或许并没有科技进步更为直观,但无论我们如何发展,最大的“背景”仍是土地。
国家设立“土地日”,或许就是提醒和号召大家,越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越要保护好土地,呵护好育养我们的地方,不辜负大自然的馈赠,不辜负祖先的遗传。
即便不同的朝代,对“湖南”各有定义,但无一例外,都是基于当时的山川形胜,天地造化。
湖南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叫做“云梦泽”,孟浩然就有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泽,是指水或水草积聚的低洼的地方,最常见的就是沼泽。也就是说,早期的湖南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战国七雄楚国幅员最为辽阔,为何打不过秦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云梦泽”地理环境相对恶劣,难以开发利用,粮食产量不高,人口不足。
但今天的湖南呢?“鱼米之乡”,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制造业大省,中国经济十强。
从湖湘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近代湖南人接续奋斗开辟未来,再到当代湖南人以绿为底、向新而行,湖南人在“湖南”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耕地是今天湖南必须守好的第一块土,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不容任何闪失。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湖南全面推行田长制,构建起“5+1”田长制组织体系,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省级田长,设立各级田长14.8万个,实现全覆盖。
在长沙县春华镇,构建了镇、村(社区)、组(网络)三级田长制网络化管理体系,明确田长70余名,实现全镇4.8万亩耕地“块块有人管、亩亩有人巡”。
守好土,更要用好土。6月22日,随着株洲首个无人农场开建,基于北斗+工程机械的湖南的无人农场增加到了三个。在望城区的湖南首个无人农场,已经实现双季稻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只要两三个人就能打理200亩田。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湖南正把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法”像种子一样播进大地里,以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
“亩均产量”不止于农业用地,还有工业用地。2020年以来,湖南园区土地开发利用率由66.82%提升至78.74%,亩均投资强度提高86.29个百分点,亩均税收提高了20.28个百分点。
湖南将单位GDP地耗水平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年度工作绩效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通过采取“填凹造地”的方式,把“废地”变“宝地”,引导企业“工业上山”,开发利用土地面积1500亩以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然形成1厘米厚的成熟耕作层,需要100年甚至更长时间。
2020年12月,长沙黄花机场改扩建工程启动。为了减少被占2000多亩优质耕地的损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拟定方案,将40余万立方米耕作层剥离,用于浏阳市永安镇丰裕村1700亩耕地提质改造。
如今,在丰裕村这片“搬来”的耕作土上,新增粮食产量超过65万公斤。
▲新化县圳上镇开展“我的一分责任田”活动,采取认领人出资、委托种粮大户及种粮先锋队代耕代种、认领人及弱劳动力家庭共享收益成果的方式,防止耕地抛荒。
而在新化县圳上镇,哪怕是位置很偏、小到0.25亩的田地,也被当地干部群众认领,不至于抛荒。
寸土寸金,当珍视如宝。
目所能及之处,是一代代人在“湖南”这片土地上,适应、改造、利用、保护,将不能用之地变为能用之地,将土地的利用率从低向高攀越,将土地的利用方式从粗犷到精细转变。
地球已存在数十亿年,人类与之相比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路还很长,要做的还有很多。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土地保护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挤占,工业化对土壤的污染,闲置土地如何盘活,地形地貌改变滋生的次生灾害……
但必须要看到的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包括当前正在紧张进行的防汛工作,同样是在保护水土,守护这方土地上的平安。
▲治理后的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陈杰/摄)
前段时间,喜马拉雅山脉的另外一边持续高温,有的地方甚至达到52℃,造成了人员死亡。而因为有喜马拉雅山脉阻隔,热浪无法继续向东。
于是,有网友在互联网上调侃:
喜马拉雅山脉好霸道,不愧是祖宗严选。喜马拉雅山脉就像一道天然屏障,使得中国这边享受到了较为凉爽的气候,而另外一侧则遭受了高温的炙烤。
评论区的一个回复,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点赞:
并不是祖宗选得好,数千年来,只有我们的祖先在一直改造环境。没有郑国渠就没有八百里秦川;没有都江堰就没有天府之国。我们把泛滥的黄河中下游变成粮仓,把云梦泽改造成鱼米之乡,把瘴气密布的雨林改造成江南水乡。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不搞掠夺,注重建设,只要我们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最好的地盘。
▲紫鹊界梯田。(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哪有什么“天选之地”?!
有的只是勤劳勇敢的人们在改造这片土地时,不断寻求平衡与和谐,不断寻找与大自然更好的相处方式。
有的,只是对脚下这片土地不能辜负、不敢辜负的心。
一审|唐炎林